|
十年碳達峰:泰正能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堅定智能光伏、節能碳減排已經成為制造業標配 尤其對于高能耗制造業至少有三個趨勢,一是先成立能源管理中心部門,變被動運維為主動智能運維;二是讓能源部門從成本單位上升為業務單位,通過主動零碳、綠色管理成為主動的收入源之一,從被動的減排壓力到主動的業務模式或技術路線轉型;三是生產出低碳商品,讓商品貼上綠色、低碳標簽,允許實現溢價銷售… 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主力,說是定調為基本國策不為過,服務業與制造孰輕孰重的定調,實為現階段我國大幸,制造業咋搞? “智能制造”趨勢已明,所謂高端制造業,至少意味著處于所屬行業鏈條的高毛利供給,產品具有高議價能力,企業生產工藝本身具備一定科技含量或者壟斷優勢,有能力繼續投入智能化改造而愈加強大,即便您是所謂的“低端”工廠,所處行業毛利率較低的環節,常年平均在幾個點,那就待上規模,規模上來,更待有動力投入去降本和智能化提升生存和競爭力 制造業碳排放涉及“綠色設計、綠色原燃料、清潔生產、綠色包裝”,泰正能源成立以來就致力于制造業能源消耗清潔和效率提升 綠色原燃料上,煤油氣化石能源為代表的窯爐、鍋爐也是電能替代趨勢,如此電力的綠色和清潔不失為源頭之選,以非水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光伏、風電、地熱、光熱和生物質能所產生的電力既可以助力工廠碳減排 清潔生產包括高效設備的應用,就是“節能”,這也是最現實的清潔能源也是最為減排的途徑,經歷過3個“五年”計劃,已無潛力可挖?多實地看看工廠現狀,就知道不是沒有而是老板們沒空關注,只好讓碳減排來的更猛烈些吧…
“30 60”目標,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方式和發展路徑 第一階段,十年,2030年碳達峰 路徑只能是“兩控”+“兩化”,壓控煤炭消費總量、壓控油氣快速增長,加速能源清潔化、加速用能清潔高效化 第二階段深度脫碳,再用20年 實現方式至少是加速深度推進基于能源互聯網的“雙替代”,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和電能替代去存量脫碳 第三階段,十年。也既2055年,開始全面碳中和 增量已清潔化,存量也待替代呀,否則這么個大塊頭排放,哪兒能平衡掉,即使您碳捕捉技術再好,植樹造林ROI畢竟是投入產出得不到資金青睞呀 壓控“煤炭總量、油氣增速”咱小微企業干不了,但加速清潔化、高效化和電能替代對于泰正能源將義不容辭、大有可為 清潔化:如下游光伏電站,投入產出依然可以獲得資金青睞,只要工商業電價別跑低物價增速,咱這只有折舊和財務成本的賬就能算得過來,同時總投資的控制不但有利于下游光伏電站,對于“+光伏”的智能化應用場景想象力無限之大…. 高效化:技術節能、管理節能和系統節能依舊大有可為,何況高效節能產品依然大有可為呢 電能替代:干凈、可控、實用,至少電動汽車的賬,咋算也是油氣污染的零頭,當然氫能源動力汽車不必多說 如“碳中和”竟然影響的大宗商品價格之電解鋁最近例子: 2021年一季度以來,電解鋁價格已高位看漲到20000元/噸,而氧化鋁成本卻是2300元/噸的歷史低價,如此高利潤原因之一竟然是供給側影響,而供給側主要原因就是“碳排放”預期,因為對非水鋁電來講,13000KWH/噸電解鋁,按度電0.5元/KWH看,竟占生產成本13000元/噸的50%,按此測算發現,每噸電解鋁平均碳排放的構成中電力排放10.7噸,占鋁冶煉碳排放的比重約為64.8%,而水利發電的鋁冶煉廠卻是領排放,對比之下,怪不得內蒙人民只好限制產能新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