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ryrgb"></button>

      <dd id="ryrgb"></dd>
      首頁 >> 動態&案例 >>動態案例 >>企業動態 >> 企業家該以“能源自由”為目標導向,踐行發展和氣候的矛盾
      详细内容

      企業家該以“能源自由”為目標導向,踐行發展和氣候的矛盾

                                                                    光伏 節能環保330 230.jpg

            讀米國大咖蓋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及周航先生讀后感,雖不認同部分信息量,但讀書嗎,本來就是為了看到背后的思路。即使從業多年的任何行業人士即使專家,也需要跨界思維。書中蓋茨先生從企業家、信息化、互聯網思維角度談氣候問題,為我們能源從業者提供如下許多啟發和思考,泰正能源將堅定持續這種戰略定力:就地取能,自由用能。

      01 能源自由,根本解決氣候中性

      1,能源自由和電能替代,更有利碳中和,更解決國家發展和減少排放矛盾

            當我們提倡關好水龍頭,隨手關電的時候,節能背后意義是啥?是因能源不夠用,所以要制約不讓自己用這么多的電。如果人類要實現「氣候中性」,或者說人類的活動要平衡整個地球的自然生態為準則,必須要同時解決一個問題:人類的能源自由。

           如果不實現能源自由,不可能真正實現氣候中性。

          工業時代讓我們認識到要發展經濟,就需要更多的能源,但是能源不夠用怎么辦?所有人類,包括發達的歐美,和已經快成為發達國家的中國,以及還沒有發達起來的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利,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所以人類要發展就需要更多的能源。這本書中也有一張圖,可以看到能源對于現代文明和經濟發展的相關性。

      經濟發展于能源消耗.jpg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消耗

          人類經濟需要更多發展,但還需要能源,卻不能影響氣候。

           這是個雙重難題,F在全世界年耗25萬億度電,中國消耗75000億度電,中國的碳排放現在占了全球的27%,這樣來看我們自然是第一,第二是美國,但是低我們很多。像英國、日本、法國這些發達國家更少,只有1-2%。這能看出啥?

           以中國為例,中國人均 GDP 約10000美金,14億人,75000億度電,也就是我們人均消費一年5000度電。哪怕個人的單位能耗進一步下降,但是經濟還要繼續發展,電也還是會增長的。這樣類推下去,如果全球都能發展,還要都發展,人口也還會繼續增長,假設人類達到一百億人口,人均10000度電,人類的能源的總消耗,本世紀中期至少要按照一百萬億度電來去設計,而現在才25萬億度。

            所以,人類最起碼還要多發4-5倍甚至更多的電。如果未來所有的汽車都變成電動車,那你想想我們的所有交通類的通過燃燒來解決的能源需求全部要轉化為電的話,對電的需求還會更大,可以說人類必須要有更多的能力去清潔地發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假設。

          人類一旦實現能源自由以后,可想象的世界會非常廣闊。就像我們有了計算的自由以后,人類的計算能力暴漲,漲了上百萬、上億億計的能力。如果沒有人類計算能力的極大解放,就不會有AI對吧?能源也是一樣,我們必須用技術和創新去解決氣候問題的同時解決能源自由問題,這樣人類才會真正進入一個更大的時代。  

      2、新能源不停歇的創造和彼此競賽

            以太陽能、水能、風能,這些自然資源都有很好的生態性,但間歇性也存在。如光伏就跟日照時間有關系,風那就跟地方有關系。。

            那么核能是否是一個可控可調的補充?

            比如法國全國的能源供給結構里面百分之七十是核能,法國大概7000萬人口。如果法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用核能來解決自己的能源供給,理論上來說全世界都可以。但是因為核的這個傷害性太大,切爾諾貝利,福島、包括美國曾經發生過的三里島對于地方都是毀滅性的,但是人類在整個核能的利用上就發生過這三次大的事故,導致我們人性中就對這樣一個不可控的東西有一種天生的恐懼,也不敢發展。

            對計算機也一樣,在 PC 時代,一會兒一個病毒一會兒一個病毒,充滿了不安全,但是應運而生像 360 安全、殺毒等等技術,人類也改變了整個操作系統的架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反而沒有人覺得手機不安全了,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應該相信企業家,相信科學,相信人類有充分的智慧和能力去解決問題。

           而從發展核能來看,這一點其實中國特別有優勢。西方的國家體制受民意、選票主導,哪怕科學論證和理性論證的再清楚,而民眾天生就懼怕核,所以很難發展。這恰恰是中國的優勢,中國可以更有勇氣在核的安全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真正成為一個世界在核能源利用上一個新的領導者。

           同樣,農林生物質能,多數地區不用補貼能效依然能效比高于光伏、風力...,如何結合本地生活垃圾(有機固廢類)效益更好...

            當然,如果風能或者其他自然能的成本下降得更快,那核能優勢有何在?因為不同能源結構之間也在不同的競爭,如果又便宜又安全,那當然更有優勢了。

            呵,這個世界的有趣就在于,沒有人知道未來一定會發生什么,或者一定不會發生什么,他們都是在市場中自由競爭,會產生最終選擇的結果

      3、CO₂ 會是未來的新能源?

            即使進入深度脫碳和碳中和階段,也有碳會排放,只有如更多的森林種植面積等更多二氧化碳吸附技術、 二氧化碳捕捉技術,重新打到地底下儲藏起來。

            但是,二氧化碳它到底是個廢物還是個有用之物?讓我們看看石油的發展,大概是 1846 年前后,人類才發展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現代油田。在此之前,我們認為這就是垃圾、有害品,流出來的黑炭不僅臭還易燃。當我們有了技術,有了能力,從開始把石油只是提煉成煤油,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可以從石油中提取各種各樣更細分的燃燒物,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伴生產品?梢哉f,沒有石油就不會有工業時代產業。同樣,一個世紀以前,有鈾礦藏的國家總認為這種資源沒什么價值,而在今天鈾是具有很高價值的資源。

           人們使用資源取決于技術、成本和社會價值,社會價值直接依靠技術知識的進步,只有它能讓人們觀念變化,F在我們把二氧化碳、甲烷這些東西都視為有害排放物,所以要控制,要減少,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有能力重新認識了二氧化碳,發現二氧化碳可能是世界最寶貴的資源?墒侨绻^若干年后,那二氧化碳還是會是問題嗎?可能就變成要爭奪二氧化碳。所以,外面現在談到的人類未來的氣候問題,可能隨著我們觀念的突破、技術的突破,會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得到改變。

           因此,要對人類氣候的未來充滿樂觀。人類在主動去面對這場我們人類自己制造的危機,在解決它的路上,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意外收獲,這種意外收獲可能在觀念上、在技術上各方面推動人類社會走向一個更加美好和自由的新世界。

           而對于中國,過去的二十年互聯網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越來越目光遠大、格局越來越遠大的新一代企業家,他們應該有能力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以一種新的格局觀和事業。如果過去我們的能見度一百米的話,現在新一代的企業家應該有能力去努力眺望未來一百公里以外的世界,他們要做的事兒也不是短期抓什么機會,而是試圖用一種更創新的技術和商業去構建一個更宏大和更美好的未來。

      02 企業家乃解決氣候問題主體

      1、科學家和企業家

            比爾蓋茨首先不是一個政治家,也不是一個氣候科學家,這本書更重要的是讓你看到了企業家如何看待人類的重大問題。

            我們?吹降暮笮麄髡Z一樣,關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隨手關燈。這是從老百姓和公益的視角出發,并不是說不好,但是企業家與普通人不一樣的是他們冒險、創新和英雄主義的精神,正是這些精神,推動著企業家作為解決問題的主體,他們不僅可以解決一個給定的問題,更可以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它。因為它不會評判或者要求他人,說政府應該為此做什么,消費者應該做什么,他們說的最多的是,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而企業家不從政,也沒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強制權,他們只有市場,市場的核心是自由交換,市場意識,面向什么人群提供什么,同時因為不滿足的狀態,他總想比對手更出色、更高效率,通過創新超越對手,然后組織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包括政府,資本市場 技術。團結、合作、妥協、競爭都是靈活的手段,只要有利于解決問題。他們總能找到有利于解決問題的的資源,并善于利用它。

             真正的共同體,只有人類在面對共同的重大問題時,才會有。如果說還在爭吵,只能說這個問題還不夠重大,或者不夠慘痛;赝祟悮v史,如果希望重大問題得以解決,最好指望科學進步和杰出的企業家。

      2、企業家踐行氣候問題

            在氣候問題上更是如此,我們先看比爾蓋茨用他的企業家思維是如何思考的。

            在這本書中,比爾蓋茨先把人類的排放問題先做一個非常結構化的研究,比如說能源燃燒、物質制造、交通、農業這幾個大的領域共同構成了碳排放的總量,然后認識到目前我們分別是怎么解決的,比如在能源供給上,化石燃料的清潔技術有哪些提升的空間?什么可以取代它?風、水、太陽能、核能這些自然能源在未來又會占多大的比例?

            再說農業,牛的特殊的生物結構讓它成為碳排放的大戶,如果我們如果不吃牛肉了,不喝牛奶了,人類的蛋白供給又應該通過什么來補充呢?

             從中,你都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家廣闊的視野:把所有的問題解構了,變成一個工程問題,變成一個商業問題,然后變成一個可解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呼吁一個美好的愿景。

             一個企業家擔負起一個想去幫全人類解決共同問題的這種使命感,而且不僅僅是讓別人解決,他們也從來不讓別人解決。企業家和別的不同的人或者不同身份的人的一個最大的不同是,企業家認為自己就是解決問題的主體。

           你也會說提倡解決環境問題的還有 NGO 啊,它們也在努力號召。NGO是很好的,可以喚醒公眾參與的意識,但是 NGO 本質上的作用相比商業而言微乎其微。咱們理解的 NGO 思維是說什么東西不好,就要阻止他、抵抗他,我覺得要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環保意識并不會從根本上高效地不解決問題。世界上有任何一個重大問題是靠 NGO 解決的?大都是靠商業解決的。

          所以,科學家通常是提出問題,政治家和 NGO 是呼吁大家來解決問題,企業家是真正解決問題的人。

      END

      參考:周航先生的回信

      泰正 20200706 0.5米.jpg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120097554
      13146869663
      暂无内容
      還可輸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动态图

      1. <button id="ryrgb"></button>

        <dd id="ryrgb"></dd>